《美國之音》18日報導指出,專家認為,在過去的十多年來,臺灣政治的民主化誘發了臺灣民眾越來越強的國民身分意識。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認為自己只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 美國華盛頓研究機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17日舉行研討會,對臺灣國內民眾的國民身分意識問題展開討論。 專家們普遍認為,由於臺灣政治民主化的帶動,臺灣民眾的國民身分意識越來越強烈。從文化的角度來看,臺灣原住民和上個世紀40年代隨國民黨政府遷台的中國大陸人,由於歷史經歷和語言的不同,一直存有分歧。 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兩大群體對臺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前景──也就是臺灣的「統獨問題」持不同的意見。隨著臺灣國內不同種族的通婚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一種新的、更具有包容性的臺灣民眾身分意識有助於減少不同族群的文化分裂。雖然大部份臺灣民眾現在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認為自己只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 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系主任金德芳教授在研討會上說,根據她對臺灣出版的《中華民國年鑑》的研究,自從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來由李登輝擔任總統以後,年鑑中關於中國部份的內容逐年減少,其中關於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的部份到了1998年乾脆就沒有了。 金德芳教授說:「臺灣國民身分意識的形成,開始於20世紀對於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同化政策的反叛,發展到今天,臺灣的外省人也參與了進來。所以,現在的臺灣身分已經不再是針對蔣介石和國民黨了,而是針對於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而言的了。」 金德芳說,台灣出現獨立的民族認同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問題只在於它是否具有長久性。她說,眾多台灣民眾在大陸工作和生活以及兩岸通婚的現象,可能沖淡台灣的民族認同,但也能使它更加強化。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高棣民認為,臺灣的國民身分意識起源於臺灣的本土文化意識和臺灣鄉土文學。是李登輝擔任臺灣總統以後才使臺灣身分意識政治化的。 高棣民教授說:「李登輝不僅把這一問題從文化層面上引入了公眾的意識,而且從政治層面上把臺灣身分問題引入了公眾的意識。」 高棣民教授認為,李登輝在自己的政治地位穩固以後,感受到北京孤立臺灣的壓力。北京的孤立政策使臺灣在擴大國際空間、使臺灣得到主權國家的地位方面感到沮喪。李登輝1999年提出的「兩國論」就是他試圖引起國際社會注意的一種公開的、也可能是危險的做法。 高棣民教授說,民進黨在臺灣總統大選中獲勝,是臺灣國民身分意識在文化和政治層面結合的產物,使李登輝所倡導的臺灣政治身分的意識得到了發展。所以,目前臺灣民眾主流認為,臺灣身分完全不同於中國的身分。臺灣的政治話題目前可以說完全是圍繞著臺灣的身分和地位展開的。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目前關於臺灣地位和身分的話題完全產生於民眾。高棣民教授說,目前臺灣民眾的強烈的身分意識,應該引起中國政府的注意:「不管北京政府是否相信真的有一個完全不同於中國其他地方的臺灣身分和地位的問題,北京當局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臺灣的許多民眾認為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臺灣的主流認為臺灣的身分與地位問題是真正存在的。」 他強調,中國政府決不可以粗暴地無視臺灣民眾的追求。相反,中國政府應該去設法瞭解臺灣地位問題的起源,弄清楚為什麽臺灣民眾的國民身分意識會在臺灣的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繼續演變,並且越來越強烈。
城市電通 6100 Corporate Dr. #300, Houston, TX 77036 713-484-8181
Home | About eBao | Events | Member Support ©Copyright(C) 2003 by AmbitUSA.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trademark ar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This Website layout is designed by Ambit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