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bar
menu bar

 Home >> 文摘 >> 最新推薦文章 >> 北美月刊 >> 北美月刊- 11/2003
 
從美伊戰爭看中東 - 美國太近,阿拉伯太遠?     文/劉湘吟

Click to enlarge

Click to enlarge

Click to enlarge

  • 訪問學者如何取得豁免
  • 製造讓人模仿的商品
  • 億萬富翁的滋味
  • 賺大錢,是理所當然的事!
  • 時事簡評
  • 以後你也可以跟你兒子這麼說
  • 你明白什麼是愛,什麼是付出....
  • 億萬富翁的滋味
  • 劉墉──真實的塑膠花
  • 坎普•吉利--刮鬍刀的創造者
  • 安靜中聽見的聲音
  • 開懷篇
  • 是安慰,還是火上加油
  • 最重要的行李
  • 沈睡的臉龐
  • 熱情比熱門更重要!
  • SONY的創始人盛田昭夫
  •  


    中東,對大多數台灣人而言,彷彿籠罩在黑袍中的伊斯蘭子民,身影模糊,面目難辨。

    在連日戰爭實況轉播的影像刺激中,你對中東有多少了解? 
      
     伊戰爭引起世界注目,中東,這塊近年來戰火頻傳的區域,對大多數台灣人而言,彷彿籠罩在黑袍中的伊斯蘭子民,身影模糊,面目難辨。一向以美國觀點馬首是瞻的台灣,政府在這場戰爭中表態支持美國,民眾在連日戰爭實況轉播的影像刺激中,也顯得麻木。對於國際事務,台灣人一向是不太過問是是非非的。或許也因人微言輕,小國沒有發言權,然而,藉此機會稍多關心、了解一下這個熱門名詞「中東」,怎麼說都是有益無害的事。

      「中東」一詞是近代出現、源於西方眼光的地理名詞。
    1617世紀西方國家向東方擴展時,依距離遠近,將歐洲西部以外的區域稱為遠東、中東、近東,其實並無明確地理畫分,一般而言,目前所說的中東地區,泛指土耳其、阿富汗、埃及這塊範圍內的十幾個國家,包括伊朗及阿拉伯半島上的伊拉克、敘利亞、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等。這塊地區連接歐、亞、非三大洲,位於地中海、黑海、裡海、阿拉伯海與紅海之間,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交通要道,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這裡更成為世界交通樞紐,明顯而重要的戰略位置,使這塊區域成為強國霸權必爭之地。

     
    孕育人類古文明之地

    這裡也是孕育人類古文明的重地。尼羅河孕育了六千年埃及古文明;古稱波斯的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古國;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今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在五千年前孕育出古巴比倫王國;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也發源於此。文明古國多劫難,這塊歷史悠久、孕育重大人類文明的土地,近年來卻是以戰火頻仍聞名於世。
        該歸罪於人類的野心與殘忍、愚蠢,還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除了戰略位置,中東地區藏量豐富的石油資源,在
    20世紀以後更使她不得不成為世界列強爭奪、注目的焦點。宗教、種族紛爭各地都有所聞,中東地區今日的混亂情勢,與其他國家在旁煽風點火、製造衝突對立以從中牟取利益有密切關係。

        這塊土地的統治者,從西元前
    4世紀的馬其頓帝國、西元1世紀時的羅馬帝國、7世紀的阿拉伯人,到11世紀的土耳其鄂圖曼帝國;11世紀末至13世紀末八次十字軍東征,18世紀後鄂圖曼帝國逐漸衰落,中東地區從此成為西方大國的逐鹿之地。俄國、法國、英國、德國都曾在中東地區殖民擴張,二次大戰後美國亦力圖在中東擴展勢力,加上這塊區域內許多國家本身也常因利益、宗教等原因干戈相見,使中東地區「戰爭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持續之久、破壞之嚴重、影響之深遠,堪稱世界之最」。

      

    中東風雲國家──伊拉克

        此次美伊戰爭中的主角之一伊拉克,從
    80年代持續八年的兩伊(伊朗、伊拉克)戰爭、90年代的波斯灣戰爭至今,可謂中東地區最引人注目的國家,執政二十餘年的海珊也成為全世界風雲人物。伊拉克地處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肥沃月彎」地區,七千年前蘇美爾人就曾在此建立起城市國家,五千年前為巴比倫古文明的萌生之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在9世紀時便是伊斯蘭世界的文化中心,更蘊藏占世界第二位的豐富石油,理應有美好的遠景,然而長年戰亂致使經濟崩潰、國庫空虛、債台高築,90年波斯灣戰爭後,伊拉克更因受聯合國經濟制裁,十幾年來對外交通與物資幾乎中斷,海珊被迫「以油換糧」,伊拉克依然民生凋敝,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

        伊拉克人口與台灣相近,其中八成為阿拉伯人,兩成為庫德族人;
    97%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在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中,伊拉克是唯一什葉派教徒占多數的國家(60%。伊斯蘭教有許多派系,遜尼派與什葉派是最主要的兩大教派)。

        海珊雖是獨裁者,但矢言「復興阿拉伯人的尊榮,恢復兩河流域的文明」的他,是大多數伊拉克人眼中的英雄。如今小布希將海珊視為眼中釘,務必除之而後快,但在十幾二十年前兩伊戰爭時,美國也曾經是海珊的盟友、支持者。政治詭譎,世事多變,倒楣的永遠是老百姓,此次美伊戰爭不論誰對誰錯,真正的苦主、輸家,除了無辜的伊拉克人民還有誰?
     


    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中東地區民族眾多,除占多數的阿拉伯人外,還有土耳其人、波斯人、庫德族、亞塞拜然……等二十多個民族。近年來的「以阿衝突」不但是中東地區引起不休戰亂的重要導火線,也是使阿拉伯世界仇視西方世界的主因之一。

       
    19世紀末猶太人提出要回到兩、三千年前「祖先居住之地」巴勒斯坦重新建國,一百多年來,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愈來愈多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相形使世居此地的數十萬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園、流離失所。對立衝突的戰爭無可避免,仇恨更似乎與日俱增。為數眾多卻弱勢的阿拉伯人,往往以炸彈客的自殺式攻擊不斷表達對猶太人的憤怒與報復,猶太人也不手軟,屢屢以推土機摧毀阿拉伯人的家園。美國在以阿問題中明顯對以色列的縱容、包庇,使阿拉伯人仇視美國。弱勢者無法以強大的軍事武力去「剷平」敵人,只能以小型攻擊行動戰鬥,於是被冠上「恐怖主義者」之名。以阿問題如何收場?中東地區後續發展如何?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貧民旅行家」PO PO三度中東行

    「哇!你去中東旅行啊?!那裡不是在打仗、很危險嗎?」
        這是許多人聽說
    PO PO「中東行」的第一個反應……。

        你曾經想過去中東旅行嗎?在台灣這樣的人一定很少,因為書店裡幾乎找不到關於中東旅遊的中文書籍,偶有一兩本,也覺得不理想。

       
    PO PO(黃博睿)卻到中東自助旅行過三次。第一次在1995年,他從希臘到土耳其、以色列、約旦、黎巴嫩,那次旅行47天;96年他仍由土耳其到約旦、黎巴嫩、賽浦路斯及埃及,55天;97年他組了一個旅行團三度中東行,22天行程中,遊歷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然後再獨自前往阿曼……。
     

    那裡不是在打仗、很危險嗎?

       
    PO PO是國小老師,擔任教職已有九年。從大學時就開始旅行的PO PO,自號「貧民旅行家」,喜歡用省錢的方式去一些陌生的國家,每年寒、暑假就是他出國旅行的時候。有時自己獨自旅行,有時和朋友同行。他喜歡走路(因為經常坐錯車),到任何地方都常常用走路的方式旅行。豐富的旅行經歷也變成他課堂上的輔助教材,在學校裡他帶的一個社團叫「小小旅行家」,學生們不時會看他從遙遠的異國拍回來的照片、錄影帶,穿上他帶回來的異國服飾在社會課上大玩扮裝遊戲……。

        「哇!你去中東旅行啊?!那裡不是在打仗、很危險嗎?」這是許多人聽說
    PO PO「中東行」的第一個反應。PO PO總是要一再地說︰「中東很大,不是每一個地方都在打仗。」為什麼去中東呢?「從台灣到中東,飛行時數比到歐洲要短得多。」(不過,在台灣人心中,中東可是比歐洲、美國遠上千百倍。)PO PO喜歡去很少被報導、令人陌生好奇的地方,於是,他「不可能去日本、美國」(去年因機緣第一次日本行,踏上東京的土地,PO PO驚喜地說︰哇!我真的到日本了嗎?美國簽證也拿了,直到過期也沒去過美國)。

        為了省錢,
    PO PO通常去可以自己申請簽證的國家,並注意優惠機票的資訊;喜歡走路也省了不少錢;住的方面也省,大多住便宜的旅館,在物價較高的地方,他會去住類似宿舍的旅店,在黎巴嫩時他就和幾個來自敘利亞的工人住在一起。語言問題呢?我們可完全不會說阿拉伯語,「在中東,英文基本上是通的。」真令人驚訝。
     
      
    阿拉伯人豪爽、好客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PO PO喜歡去陌生的國家,「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樣子。」第一次到中東PO PO也是緊張不安的,第一天很擔心,過了第二天、第三天,「還好嘛!」PO PO說︰「中東可能沒那麼危險,歐洲或許沒那麼安全。」在中東被搶的機率比歐洲低,不過,「歐洲之所以危險,也與許多在中東活不下去的阿拉伯人跑到歐洲去有關。」流離的外來者造成社會的不安定,誰能說別的國家、別的地方的事和自己無關?在地球村的時代中,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連帶影響更是避無可避的事實。

       
    PO PO眼中,阿拉伯人豪爽、阿沙力、好客,「尤其當他們知道你不是來他們的國家打工撈錢、而是來旅行的時候。」觀光客愈少的國家愈友善,「看到外國人像看到猴子一樣。」有時PO PO會遇到當地人與他握手、打招呼,「有點大明星的味道。」但在埃及,「他們看你只是一張會走路的美鈔。」說起市儈又不誠實的埃及PO PO就有氣。

        「阿拉伯人一方面可以說好客、熱情,另一方面有時也顯得粗魯、無禮。」
    PO PO曾經走在路上被一個阿拉伯婦人不由分說的把他的水奪去喝,也在飛機上看過帶著女伴的阿拉伯男人(在許多阿拉伯國家,除非有父兄丈夫陪伴,女性不可獨自外出,坐飛機時也一定要坐在同行男子身邊)硬是把別的乘客趕走……「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經歷與觀察,也許不能說所有阿拉伯人都是如此。畢竟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壞人、水準高和水準低的。」

     
    敘利亞24小時旅行團

       
    96PO PO第二度中東之旅時,在黎巴嫩認識了一車來自敘利亞的觀光團,他們好奇且主動停下車讓正在走路的PO PO搭順風車,因此成為朋友,於是有了97年的「中東旅行團」。古蹟多但比較窮的敘利亞人喜歡到黎巴嫩看都市的高樓大廈景觀,「敘利亞人一般很少有出國機會,一旦出國都是『24小時不住宿看很多地方吃得很省』的玩法︰清晨出發,在黎巴嫩逛一整天,晚上再回敘利亞。」雖然窮,這群敘利亞朋友卻爭著請PO PO吃飯。

       
    PO PO的觀察,宗教對當地人的生活影響很大。「譬如在阿拉伯國家,再窮的地方也看不到乞丐,因為伊斯蘭的精神是富的要幫窮的、強的要幫弱的,有多的東西要分給兄弟。」一日五次的禮拜及常見的阿拉伯服飾外,「周四下午到周五一整天是穆斯林的假日,街上是空盪盪的;」如果在以色列,接著周六又是猶太教徒的安息日(不出門、在家不用火),一周就有兩天半整個城市如空城一般。

       
    PO PO把自己的旅行生活觀在學生之中播種,已經帶到第四代學生的PO PO說︰「有一個第一代、今年上大學的女生曾對我說︰老師,我要把英文學好,以後跟你一樣去自助旅行。」這是讓PO PO很高興、很有成就感的事。為什麼也希望學生去旅行?「我不希望每個人講出來的話都是電視上說的那些話。你去看過了,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已經旅行過
    40個國家的PO PO覺得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過,往往有人問他︰你走過那麼多地方,大概全世界都跑遍了吧?PO PO常常不知如何回應,「全世界有200個國家耶,40/200,怎麼會多?」還去不去中東?「明年吧!」他竟然這麼說。

     
     伊斯蘭世界中,穆斯林的人生觀

    「對穆斯林而言,這一生是個考驗,今世是短暫的,後世是永遠的,『通過今世考驗,取得後世報償』,是穆斯林的人生觀。」

        星期五中午時分,台北清真寺聚集了數百名膚色、服飾各異的「穆斯林」(回教徒),他們來自近二十個不同國家,參加每周五的伊斯蘭禮拜。

        「全世界有近
    14億人為回教徒,占全球人口的1/4;」清真寺的總幹事馬超彥說︰「『穆斯林』在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歸順真主的人』。」而「伊斯蘭」一詞的原意是歸順、服從、安寧、和平。與一般人印象中的「好戰」形象相反,伊斯蘭其實是個追求安寧、和平的宗教,「在阿拉伯世界,雖然90%以上都是回教徒,但猶太教、基督教也同時存在,伊斯蘭本身並無排他性。」

     
    毫無公平正義的戰爭

        美伊戰爭開打,以穆斯林的立場而言,如同自己的兄弟受到侵害,馬超彥難掩氣憤地說︰「在這場戰爭裡,公平正義是不存在的。美國說伊拉克有毀滅性武器所以要打它,但至今看不出任何證據。」有個笑話,美國說「沒有發現並不代表沒有;沒有並不代表沒做過;沒做過並不代表沒想過……」「這就是強詞奪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馬超彥說︰「西方最大的成就,除了科學就是民主,但美國這次執意繞過聯合國攻打伊拉克,也宣告其民主神話的毀滅。世人應好好思考︰美國的價值觀是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當關係到利益時,這價值觀還能否存在?永遠存在的才是真理,否則只是口號、手段、藉口。」馬超彥認為,美國出兵伊拉克,著眼點完全為了利益,「除了石油,還有很大的戰略考量。」這場美國只贏不輸的仗一打,伊拉克目前局勢大亂,遜尼派與什葉派互爭政權,也勢將影響周遭國家,「製造不同教派間的衝突、對立,美國便可坐收其利。」

        「打完伊拉克,美國似乎迫不及待想再發起下一場戰爭,下一個誰倒楣?美國現在盯著敘利亞和北韓。美國老是醜化別人是恐怖份子,其實他自己才是全世界最大的恐怖源,是世界的戰爭販子。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工業得利者,為了賣軍火,美國不會願意世界和平。」馬超彥嚴厲地指控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的「戰爭輸出者」。

        「中東曾經孕育許多古文明,這次美國轟炸伊拉克,把兩、三千年的古都巴格達炸得滿目瘡痍,根本無視於人類珍貴的歷史與文化資產,眼睛裡只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伊拉克因戰爭傷亡、流離失所的無辜百姓更不在話下,「這個只有兩百年歷史,整天高唱民主、人權的國家,其實是最殘忍、野蠻的。」
     
     
    今世短暫,後世永遠

        即使把敵人恨入了心、罵了個透,仍無法阻止霸權對自己的家園發動戰爭,身為一個穆斯林,如何看待、面對這樣的事實?「從伊斯蘭的人生觀、宗教觀而言,人是被造物,所有被造物有生就有死,人的生、死是定然的事,重要的是人如何選擇生活,人也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真主讓一切事情發生或得到解決,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真主的安排,在這個過程中,一個穆斯林的選擇是什麼?這是考驗。一個穆斯林是否應該為了保護家園與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奮鬥,即使犧牲生命在所不惜?對穆斯林而言,這一生是個考驗,今世是短暫的,後世是永遠的,『通過今世考驗,取得後世報償』,是穆斯林的人生觀。」

        宗教的原意總是真而善的,只是人總有太多欲望、軟弱、不堅定。馬超彥憂心地指出,中東一些石油國家紛紛把王儲、下一代送到西方受教育,於是原有的價值觀被破壞,現在也都學西方資本主義的「累積財富、奢華享受」,伊斯蘭教義中的團結、濟弱扶傾、追求公平正義等精神也漸漸喪失。「這次美伊戰爭,許多阿拉伯國家不能團結,以利害為考量,罔顧道義,讓美國借道去攻打自己的兄弟……將來這些國家都會面臨很大的問題,頭一個就是社會價值觀的混亂、崩盤。」一個從事運輸車輛生意的中東商人,拒絕了美國六千多萬美金的訂單,因為「我不能用自己兄弟的血賺這筆錢」。馬超彥說,一個穆斯林的基本信仰讓他很清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而一些「怕美國遠甚於怕真主」的穆斯林,「這是信仰發生了很大的問題。」
     
     
    台灣該檢討、思考的事

        過去,台灣與中東國家曾保持良好的友誼與互動關係,當年台北清真寺就是為了讓阿拉伯國家來訪的貴賓有地方做禮拜而建造的,台灣在「十大建設」時期,中東國家無息貸款給台灣,而台灣的農耕隊也長年派駐阿拉伯國家協助當地。但近年來台灣政府在操盤國際關係時,似乎愈來愈不重視這些朋友,此次美伊戰爭,台灣毫不避諱地「追隨美國的腳步」,一位與中東有數十年生意往來經驗的孫先生便表示,台灣除了疏於經營與中東的關係外,現在還得罪了大中東地區的人民,傷了感情,他悲觀地說,「過去榮工處和農耕隊在中東國家建立的珍貴友情,如今全毀於一旦」。

        台灣長期依賴美國,習於以美國的眼光看世界,並非台灣之福。「我們若過度依賴一個國家,與世界上其他多數國家的價值觀不同、關係不友善的話,對台灣未必是好的。」馬超彥說︰「小國要在列強間生存,只有靠智慧,更要靠自己的努力。」

    [ 轉寄 ] : [ 列印 ]

    This page has been view 3416 times
       
     

    城市電通
    6100 Corporate Dr. #300, Houston, TX 77036
    713-484-8181

    Home |  About eBao |  Events |  Member Support
    ©Copyright(C) 2003 by AmbitUSA.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trademark ar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This Website layout is designed by AmbitUSA